标签 mutton 下的文章

上个月末,我动身出差去了哈尔滨。这是我第一次前往北方的城市。说实话,当初有点担心不适应那里的气候,但后来也没什么,依然活着回来了。

在这之前,我对哈尔滨的感觉非常模糊。只知道那里气候寒冷,饮食、起居习惯与南方差别很大。对东北人的感觉也比较模糊,直爽、热心好客(参见雪村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》)、爱喝酒是我唯一所知的。

去了以后,果不其然。五月底六月初的杭州已经十分炎热了,而哈尔滨依然很凉爽。记得我和同事从机场出来的时候都只穿着短袖,很多人斜眼看我们,并且一眼就能看出我们是外地人。那时候白天最好穿两件衣服,绝大部分当地人都还穿着外套。晚上睡觉必须盖冬天的被子,因为日夜温差较大。并且那里的云层似乎很薄,紫外线光照强烈,感觉阳关特别刺眼。据当地人说,哈尔滨的夏天来的很晚,而且持续时间不长;而哈尔滨最有特色的时候是在冬季,冰雕、滑雪、结冰的松花江、烧烤……不一而足。

哈尔滨秉承了中国酒文化的精髓,并结合当地豪爽的民风,形成了特有的酒文化。无论男女老少,喝多喝少是一回事,但都会喝酒,甚至达到了《家在东北》中唱的“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,就算是没有菜,那也得喝二两”的地步。当地人一上酒桌就直接要白酒,没动筷子就要“走一个”(喝一杯的意思)、“先喝一缸”(他们的一缸相当于我们啤酒杯的一杯)。那份豪情、直爽,往往让不少南方人望而却步。

我的落脚点是哈市一个叫做“呼兰”的区。由于此行公差在身,并没有去哈尔滨的一些景点。每天外出来来回回,沿途拍了一些照片,与各位共享。

五月二十七日,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出发。引用某人的话,先自恋地秀一下登机牌:

萧山国际机场外景:

航班经停沈阳桃仙国际机场,这是过站牌:

到哈尔滨和平国际机场后,驱车前往目的地——呼兰,沿途看到一条街上连续几个门面都与杭州有关,顿时十分迷茫:

哈尔滨的出租车长这样:

哪里都有的 KFC:

松花江旁的星级宾馆:

连接松花江公路大桥的立交桥:

重工业基地并非徒有虚名,这玩意在哈尔滨市郊非常常见:

刚穿过松花江公路大桥就看到一块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牌子:

当晚被灌醉,第二天在落脚点附近随意逛了逛。这是当地教育局:

这是当地公安局:

有一天,我们被领去品尝传说中的东北火锅。这个就是“火锅的锅”:

某种调料。初步分析基于酱油、麻油、大蒜、葱花和一种不知名的液体构成:

火锅的锅底……

桌面局部:

牛肉特写:

羊肉特写:

这玩意居然叫“腐皮”:

辣酱:

除了牛羊肉以外,还有这种不知名的蔬菜(菠菜?):

结束吃喝,开始办正事。向即将上架的服务器告别,合影留念(各位能看到我吗?):

去哈尔滨网通公司增值业务中心的时候,看到对面的高尔夫球场:

这会儿还是晴空万里:

转眼就变了天:

雨后的哈尔滨市区街道:

这个机构在南方估计没有:

某个大型的购物中心:

路边的巨型广告牌,其内容往往以酒文化居多,当地人对酒的痴迷可见一斑:

哈尔滨法院。车行太快,没拍清楚:

路景:

在哈尔滨成立的工作小组名单,东北人的字体很帅气吧?

这是我在哈尔滨的重大收获。因为我在那里发现了南方(至少是杭州)曾经有但现在已经销声匿迹的东西: